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两会视点】
原标题:聚焦“急难愁盼”,回应人民期待,政府工作报告16次提及民生(引题)
不变的民生底色,更有质感的民生愿景(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北梦原 王维砚 王群 卢越 杨召奎
把宝贵资金用在民生急需上,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人民群众关切,16次提及民生。
新的一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考验,但政策的民生底色不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项任务和目标中,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热词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指向,勾勒出一幅更有质感的民生愿景。
劳有所得,让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
过去一年,我国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今年稳就业压力不减,任务更加艰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吴国平看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问题和挑战,直面经济下行压力,兼顾稳增长、保民生,明确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并提出稳就业政策要落实落细,既有系统性、针对性,又保持了连续性。
“一方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另一方面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等政策,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政策坚持民生与发展并重,今年稳就业将得到更多更大力度的支持。
“农民工是就业领域的重点群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19岁便独自踏上外出打工路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袁家营村民小组村民袁海波表示,政策对农民工的关注,让他们更有底气、更有干劲了。
病有所医,让百姓健康有更多获得感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医保基金池中的‘水’更多了,报销的比例更高了,百姓就医的负担就更轻了。”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表示。
“去年,国家就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对医保的补助标准,今年补助再次提高,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徐自强委员说。
“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被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画上了着重号。
“去年,相关政策已经明确提出,扎实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更加便捷、更加高效。”金李委员表示,要加快完善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制度,确保好政策能够尽快落地。
听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全国人大代表、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调度员李小莉感到很振奋。去年1月,医生建议她种植3颗牙齿,但高昂的种植费用让她望而却步。经过调研,她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她期待新的一年,种植牙能尽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实现“种牙自由”。
守护老幼,让“一老一小”更有依靠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等系列举措,养老育小的负担有望减轻。
“身边有一些年轻夫妇告诉我,对于生育三孩,他们还有一些担忧,怕增加生活压力,期待国家能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表示,对这些群众的期盼,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回应。“比如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这些都是减轻家庭养育负担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眼前一亮,这是她今年重点关注的话题。
谢文敏委员期待政策的鼓励扶持以及监管、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带动更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时为养老事业吸引更多人才。
(中工网北京3月5日电)
责任编辑:朱晶晶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