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燕鸽村党支部书记杨立刚对村里一处耕地格外上心,几乎每天都要去田里看看。“旋耕、施底肥、起垄,这些都在清明节前完成了,这两天就开始种玉米。”杨立刚说,看着一粒粒种子播撒田间,这块曾被占用的“良田”正式变回“粮田”,他也终于放下心来。
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的燕鸽村是一个城市近郊村,村里的1500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露地蔬菜和设施温棚。当好这1500亩土地的“守护者”,就是杨立刚的新头衔——村级网格化“田长”赋予他的新使命。
“作为村级‘田长’,我要对保护本村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负总责。”杨立刚说,他的职责就是巡查村里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发现、制止及接收下一级“田长”上报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并利用“田长制”App管理平台及时反馈动态信息。
“梦回田园”观景长廊拆除前后对比图。(上图为资料照片,下图新华社记者任玮 摄)
让杨立刚十分关注的那块玉米地,在去年9月以前还是另一番模样——网红桥、小木屋、观景长廊、采摘烧烤区等组成的“梦回田园”综合体,是村里为了发展集体经济而投资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
“说实话,以前耕地保护的意识不强,认识也不到位,我们把文旅项目建在水渠边上,想着没建到庄稼地里就不算占用耕地。”杨立刚说,直到后来当上“田长”接受培训学习,他才认识到村里的做法属于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惊出一身冷汗”的他将此事上报镇政府研判后,立即动员党员干部拆除了文旅设施,将改变用途的耕地复垦。
如今在兴庆区,像杨立刚一样的“田长”有280余名,其中既有基层村队长,也有镇长、区长。2020年,兴庆区明确提出实行耕地保护网格化“田长制”,将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分层级设置农田网格,由区、乡镇(街道)、村、队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田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
“田长”杨立刚(左)与大新镇国土办主任赵泽辉(右)一起巡田。(新华社记者任玮 摄)
“把耕地保护的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形成责任网格,让每块耕地都有‘监护人’。”兴庆区自然资源局土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马玉秀说,各级“田长”各司其职,利用“田长制”App对巡查工作签到打卡,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拍照留档、上传举证等,不断推动土地监管关口前移,共同履行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职责。
在杨立刚看来,实行“田长制”后,熟悉情况的基层“田长”在日常巡田时能及时发现、尽快制止、迅速反馈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以往监管人员少,有的地方巡查不到,村里时常有私搭乱建、堆放建筑垃圾、挖田取土等非法占用、破坏耕地的行为,现在村队长当了‘田长’,在村里转一圈有啥问题都能发现。”
通过实施网格化“田长制”,自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四季度,兴庆区共对涉及占用132亩耕地的134个图斑进行积极整改,目前已全部完成。兴庆区自然资源局还将土地管理及耕地保护的最新政策法规等放入学习版块,让各级“田长”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学习,及时掌握新政策、新法规。
“过去我们只管看好本村地界的土地不让外人占用,现在既要看好‘家底’,又要管好管细,让每一块农田、每一寸耕地都名副其实。”杨立刚说。(记者任玮)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