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春暖花开,中国天气网发布了杨柳絮预警地图和全国花粉过敏地图。各地也纷纷发出自己的预警,比如武汉就发布了法桐飞絮预警地段,提醒市民防护。
对小小花粉、柳絮等发出“预警”,与传统印象中的预警大相径庭。在过去,往往是重大自然气象变化才需要“预警”,如台风预警、洪涝预警、雪灾预警等等,关乎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现在,各种预警、预报、提醒越来越“接地气”,花粉过敏、蚊虫出没、道路湿滑、温度变化等平常小事,无不有事前告知。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来说,往往不只是天气的简单描述,而会“体贴”地关心到穿衣指数、人体舒适度、出行便利等等。
预警是美好生活的安全屏障。看上去只是几句话,既连接着繁琐细致的观察、研究、预报工作,也连接着后端应急响应的完整系统。预警越细致入微,意味着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的要求越高。“预警”在本质上体现对人的重视与保护。当我们愈益深入地体察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神贯注地关注美好生活品质,就会更加重视和呵护人们的生活感受。现在的人们很少再像过去,被一场毫无前兆的大雨袭击,各类预报、提醒让大多数人能从容应对气候、季节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重大灾害预警到各类细致入微的预报、提醒,是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逐渐细化到呵护生活品质的过程,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很具体、可感的。小小飞絮值得“大动干戈”吗?值得,不少地方还在研究如何以最小成本消除飞絮带给人们的烦恼。百姓生活无小事,往往就是在这样的“小题大作”中,人们感受到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
【编辑:郑晓晓】
【来源:长江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