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9日消息(记者林馥榆)最近,一位90后互联网产品设计师设计了一个“产品”,不仅能迅速统计整个小区近4000位居民的配药需求,还将代配药效率提高10倍。
该“产品”推出首日便收到70余位居民的配药需求。第二天,志愿者只用了半天时间就配回了这些急需药。这一创新“团”药模式,出自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互联网产品设计师郑健玮之手。
“产品”出炉 开启社区“团”药新模式
4月12日,上海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光新大楼小区发布了《光新大楼疫情期间生活指南》。其中,一条关于“全程无接触代配药”的操作指南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交口称赞。
社区志愿者出发为居民代配药(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该小区志愿者团队也公开分享了代配药流程设计和表单模板,呼吁更多熟悉互联网应用的年轻人可以“动起来”,运用协同办公文件保障社区老人们的“生命线”。
这一创新“团”药模式单次代配药从1.5小时/人份到4.5小时/35人份,不仅配药效率提高10倍,还大大减轻了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的负担。
29岁的郑健玮是光新大楼小区的“老住户”。小区封闭后,他一直活跃在各个微信群、志愿组中,为社区防疫贡献力量。“几分钟不看群就‘99+’了,零星有居民求药的消息,总会被刷屏淹没。”郑健玮说,有一次志愿者“爬楼”刷到一位老伯因断药发出的求助,而这距离老伯发消息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
郑健玮设计的全程无接触代配药流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郑健玮平日里经常根据客户需求搭建应用场景、设计解决方案。于是,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借助在线协同办公工具,运用产品设计思维解决“代配药”难题。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迅速收集居民反馈。“考虑到我们社区老龄化很严重,大部分人都不会填写表格,我就想到用石墨文档,做成问卷表单形式,让居民勾选。”郑健玮解释称,这些收集来的问卷数据可以在后台直接导成想要的多维表格,而不只有单一的统计结果,这就大大方便了运力的统一调配。“比方说,我要看哪些人要在区人民医院配药,我只需要在后台勾选医院视图,就可以看到对应的列表数据。居委根据这份名单,直接派一辆车去人民医院,小半天就可以完成配药了。”
郑健玮表示,这个方式可以极大减轻工作量,而且每栋楼的负责人和志愿者都可以看到这些数据,整体效率提高了很多。“一开始有人觉得用Excel就够了,但是用了石墨文档后他们都‘真香’了。”
其次要统一信息收集格式,一次性统计整个小区6栋楼近4000位居民的配药需求、药品类型、年龄层、指定医院、紧急程度等信息。“一开始我们觉得需要上传医保卡照片、身份证照片,林林总总加起来要填18个问题,后来发现很多都不需要。”郑健玮介绍称,问卷经历过2次迭代,精简了信息采集,“年纪大的都喜欢把药盒子剪下来放在医保卡里,连药品照片也不要传了。”据悉,目前问卷填写的平均耗时,从6分钟/次,提速到55秒/次。
4月8日,郑健玮花了将近3个小时完成最终设计。当晚便收集到70余位居民的代配药需求。第二天一早,志愿者们便根据这份清单将急需的药品及时配了回来。
“青黄”交接 代配药实现全社区覆盖
“之前居民代配药都是跟我单线联系的,零星有一两个,我想这么多居民肯定不止这点配药需求,于是就结合楼内登记统计工作,先组建了一支专门配药的团队。”中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成介绍,随着疫情不断扩散,出于保护老年人的考虑,4月8日,他正式组建了首批年龄普遍在30至40岁之间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替换原本年纪偏大的楼组长和党员志愿者们。
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所配的药(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郑健玮和小区居民谢正宜正是第一批登记统计团队的核心成员。郑健玮负责解决技术难题和整理后台数据,谢正宜则负责处理表单、制定宣传方案。作为一位资深自媒体博主,谢正宜可谓是“老法师”了。此外,她还耐心细致地录制了问卷填写演示视频,指导居民们如何勾选问卷表单。
“这实在帮了大忙了。我第一天给的医保卡,隔天药就到了,至今还没问我收钱。”居民周女士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周女士的外婆已经90岁高龄了,由于之前摔过一跤,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原本外婆的药都是由周女士父亲代配的,“现在只要线上提交,线下会有人来收,还帮你配送到家,可真是方便太多了。”
目前青年志愿者团队已根据需求,逐步扩展成包括登记统计团队、楼栋门岗服务队、巡逻先锋队、配药运输队、物资后勤保障团队、及封控楼栋志愿者团队在内的6支队伍。整个配药流程采用“一正一反”的“团”药模式,由登记统计团队、楼栋门岗服务队、和配药运输队相互配合,基本完成全社区覆盖。值得一提的是,从统计到收取病历卡再到分发药品,每一个环节都采取无接触模式,最大限度保证居民和志愿者双方安全。
“原本我每个礼拜抽2个半天的时间去代配药,每次最多能完成5份。现在我们一个半天就可以配40至50份。”陈成介绍,为加速代配药流程,配药运输队每次“三人一组、一院一车”,一人负责挂号、一个人负责垫付药费、一人负责整理药品并记录价格。“他们说开完一本连10分钟都不需要,原本开一本的话估计要半小时。”郑健玮说,“这样可以用最小的人力,做最大的事情。”
截至4月12日,后台共收集到整个小区90%以上的数据,已满足第一批近200位居民的配药需求。
从“团菜”拓展到“团”药,郑健玮设计的这个“产品”目前已经推广应用于整个社区的物资采购。短短两周时间,光新大楼小区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治管理体系。“现在志愿者压力减轻,大家也不愁吃的,然后药也都配得到。”陈成说。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