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供图
13岁的明明(化名)只要轻微活动就出现气喘、胸闷等症状,必须持续静脉内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才能维持生命,被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为终末期心脏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心脏移植。明明的家人迫切希望医院进行心脏移植手术。随即,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将患儿信息录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
幸运的是,近日他获得了匹配成功的消息。
众所周知,移植器官运输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供体心脏缺血时间越长,器官的质量及器官接受的预后越差。“供体心脏获取后需要穿过市区,为缩短冷缺血时间,我们前期设计了转运路线,配备业务能力强的转运人员,申请警车开道,救护车运送。”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务处处长赵瑞宁介绍,3月31日10时10分,供体心脏获取后在警车护送下,于10时45分顺利送达手术室。10时50分,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每个环节无缝衔接,供体心脏恢复受体血液供应后,即恢复跳动,进而恢复正常窦性心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历经两个半小时,移植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该院成立治疗小组、监护团队和护理团队,每天查房,讨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在各团队精心治疗、护理下,明明于手术后6个半小时顺利脱离呼吸机支持,度过“感染”“排斥反应”“肾功能及肺功能康复”“循环适应”等可能发生的重重难关,于4月13日上午顺利出院。
据悉,这是全区第二例心脏移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移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将给更多区内外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希望。(记者 安小霞 实习生 惠荣)
【来源:新消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