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资讯】“长江上没两条一样的船”?湖北率先探索新能源船国家标准
来源:九派新闻 发布时间:2023-02-14 15:17:12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4日讯(记者汪洋)“湖北省将试点建立绿色新能源船舶国家标准,引领我国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2月14日,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负责人裴志勇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国内唯一的浅吃水实验室里,师生们正在做实验。

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签署《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提出在国内率先打造内河流域的绿色智能标准化船舶系列产品。

裴志勇介绍,中船集团712所和武汉理工大学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分别聚焦新能源船型、电力推进以及动力系统的绿色化科技研发,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在我国内河航道,民营船东的船舶占比高达97%。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长江上没有两条一样的船’,因为船型不一,导致航道通行效率较低,没能充分发挥出水运潜能。”裴志勇表示,内河航运急需制定行业国家标准,通过船舶的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幅提高通行效率,充分发挥出水运潜能。

武汉理工大学拥有国内唯一的浅吃水实验室。   记者汪洋 摄

据介绍,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的科研攻关,船型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相比传统的柴油动力船,新能源电动船的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在进行标准化船型设计时就需要把机舱做小,将更多的区域留给货舱区,从而让每条船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吴卫国40余年来潜心于新能源绿色船舶的科技攻关,在船型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出的系列新产品,市场反响非常好。这两天,吴卫国正奔走在青岛,接洽绿色智能船舶的场景应用。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人心,淘汰传统柴油船舶,改用新能源船舶越来越成为用船企业的共识。去年8月,长江日报深入采访,刊发报道《绿色新能源船舶订单一年猛翻30多倍》。

去年9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北省签署《备忘录》,加快湖北省高端装备产业突破性发展,带动长江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升级。

在武汉理工大学国内唯一的浅吃水实验室,现场一片忙碌景象,裴志勇团队正研制一条3000吨级、全航程使用氢燃料动力的新能源多用途船舶,这也是全球最大的氢燃料动力运输船舶。

武汉理工大学的浅吃水实验室。  记者汪洋 摄

裴志勇算了一笔经济账,一条新能源船一天可减少3吨碳排放。湖北大概有2万条船,一天可以减碳6万吨。整个长江航道共有12万条船,平均下来一天可以减少碳排放36万吨。“这将促进整个湖北绿色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全国的示范引领效应,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可以不损失GDP的发展为前提。”

裴志勇表示,放眼全球,目前内河航运领域,国际上还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武汉是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校最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校大学生最多、也是全球舰船类从业人员最多的城市。在船舶产业领域,武汉占据了全球三个第一。武汉理工大学、中船集团712所、中国船级社等科研单位将以《备忘录》的签署为契机,先行先试制定标准,经过市场的充分验证,形成行业标准,进而上升到国家标准,再推动形成国际标准。

【编辑:丁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标签: 武汉理工大学 长江日报 国家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