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6日讯(记者涂为 通讯员魏峰)武汉新城建设,交通基建先行。今年内,为加快武鄂交通“硬联通”,东湖高新区将打通5条通往鄂州的断头路、瓶颈路。另外,从市交通部门获悉,武阳高速也将于年内通车。各大工地铆足干劲,建设按下快进键。
2月21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科技一路项目施工现场,繁忙的施工气息迎面扑来,旋挖机发出阵阵轰鸣,施工人员正在实施桩基作业,百余名工人分散在各个施工点位,有的进行钢筋制作加工,有的埋头钻孔作业,有的协助浇筑混凝土。挖掘机、搅拌机、压路机来回穿梭,所有施工人员铆足干劲,人机配合默契。“春天气候正好,目前我们已上足机械、上足人力,全天24小时(三班倒)施工赶工期,确保6月底实现科技一路贯通。”
(资料图片)
科技一路施工现场,旋挖机正在加速作业。记者任勇 摄
科技一路项目副经理胡昱成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整个项目部坚持顺排工序、倒排工期,严格落实计划任务。现阶段约750米路基已完成,正在进行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基层施工,桥梁已进入桩基与承台施工。
在繁忙施工现场的两侧,记者发现,不少工人正在安装海绵城市渗排设施,砌筑溢流雨水口。胡昱成解释,整条道路是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运用“渗、蓄、滞、净、用、排”措施,将这一理念贯穿至道路的每个细节。“雨水可以在绿地中得到有效净化和自然下渗,变雨水为资源有效利用,非常环保。”
“现在扬尘、污水、噪音都减少了,干活的时候都没啥尘土!”李师傅指着被绿网遮住的施工裸土对记者说,他以前在传统工地负责搅拌混凝土,吃灰是常事,自从来到这个工地后,虽然身处土方开挖环境中,但工地裸土被绿色密目网覆盖。项目技术员黄达青告诉记者:“工地特别注意扬尘管理。现场土方采取分层分块开挖,未施工区域一律用绿网全覆盖,在土方开挖和桩基施工时,一旦当天作业完毕,立刻将裸土覆盖。”
科技一路施工现场。记者任勇 摄
黄达青作为项目技术员日常工作就是每天走遍项目的角角落落,沟通处理出现的技术问题,以及确保隐患能及时发现、及时消灭。“必须精益求精、分毫不差。我的工作就是对照施工图纸挑刺找茬,在工点之间来回奔波,每天的微信步数应该2万步左右吧。”他对记者解释,由于一条路要反复来回走,不少细节需多次确认,比如道路施工过程中管线探明等问题,必须在脑子里记住开挖每一个关键点。家住汉阳的黄达青,已经连续两月没回去了。“守在工地第一线,我心里踏实。”
据武汉市政集团机施公司副总经理柯文汇介绍,科技一路(卢花咀东路—行政区边界)工程施工项目由光谷建设投资,武汉城发集团下属市政集团负责施工。“现在光谷去葛店只能走高新大道和森林大道,科技一路建成后就多了一条东西方向联通路。而且位于鄂州葛店开发区的上百家企业与光谷有着产业链协作关系。随着一体化运输体系逐步完善,无疑会加速武鄂千亿级光电产业发展。等到武汉至鄂州高效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成型,未来将有数以万计的‘城市候鸟’常年穿梭两城。”柯文汇笑称,自己也要多去鄂州走走。
工人正在进行智慧路灯深挖施工。记者任勇 摄
东湖高新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内完工的武鄂联通路包括高新六路、高新七路、科技一路、未来二路、未来三路。纵跨武鄂两地20.2公里的未来三路已实现无缝连接。高新六路、高新七路也已具备通车条件。同时,今年也是武阳高速冲刺通车目标的收官之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断头路打通,从武汉到鄂州再不用绕行,光谷片区到鄂州仅需10分钟。只要路通了,随着武汉新城建设、武汉都市圈发展,武鄂两地将加速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
【编辑:商佩】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