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里就像我第二个家一样,我喜欢你们每一个人”,刘奶奶(化姓)在小白板上写下这段话,对着在场医护人员一直比画着“ok”手势,无声中述说着心中万千谢意。
4月初,刘奶奶儿子将其转院至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重症呼吸康复治疗。
在与主治医生陈绪池沟通治疗方案后,家属们悬着的心暂时放下了。先前,刘奶奶突患急性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但仍需持续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刚入院时,刘奶奶心情低落,有抵触情绪。去年做过气管切开手术后,一直不能正常说话,呼吸治疗师想帮助她却无从下手,看着刘奶奶比画着手势,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后来,灵机一动找来了小白板,“刘奶奶,您有什么想说的话就写在上面”。从那天起,小白板成了刘奶奶的专属“翻译器”,也成了打开刘奶奶心扉的“钥匙”。一次次对话中,呼吸治疗师们耐心开导她,儿子也利用每天半小时探视时间鼓励她,刘奶奶渐渐重燃治疗信心,“你们都这么努力,我也不能放弃”,她在白板上写道。
徐亮主任检查患者病情。
结合刘奶奶病情,科室制定了综合性训练方案,并定期评估、及时调整。通过膈肌起搏治疗、语音阀及自主呼吸训练,帮助改善老人膈肌功能,逐步恢复言语、嗅觉和吞咽能力。同时辅助肢体功能训练弹力带治疗,强化运动时的呼吸能力。为帮助她更好掌握技巧,呼吸治疗师们就在床边一点点耐心地教。刘奶奶十分感恩,时刻比画着“ok”的手势,在小白板上写下无数次“谢谢你们”,这份无声的谢意传达到每个人心里。一段时间精心治疗后,刘奶奶彻底摆脱呼吸机,呼吸功能逐步恢复。5月6日,终于康复出院。
重症医学科徐亮主任提醒,重症呼吸康复不同于常规的呼吸康复,会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专业评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实施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同时采取胸廓放松训练、呼吸肌训练、吞咽训练、运动训练、营养治疗、心理治疗、痰液引流等康复措施,对于机械通气脱机困难患者还将适时进行针对性脱机训练。通过早期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