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里很多岗位都缺人,最紧缺的还是设备操作工”“都是规上企业,1000人左右的厂子,缺口估计有200人~300人”……今年全国两会上,一则“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的新闻引起了制造业代表委员的关注。针对智能制造领域“越智能越缺人”的现象,代表委员表示,智能制造迫切需要一场人才供给侧改革。(据3月5日《工人日报》)
借助媒体报道来看,“智造”一线用工形势紧张主要表现在,虽然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在院校里比较受欢迎,但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智能制造岗位却登上“最缺工”榜单。根据人社部的统计预测,到2025年,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将增加至900万人,缺口也将扩大到450万人。
智能制造补足人才短板是亟待重视起来的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仍然是基础性工作。据专家表示,职业院校里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火热是相对的,横向来看,制造业的吸引力仍然不足,学生规模仍然偏小。对此,不仅国家层面要重视职业教育,地方政府也应该强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加快培养适应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值得实践。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就表示,培养智能制造人才,要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突破。其实,2019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而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也希望产教融合激励政策更完善。
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生产一线上,越来越多的生产工艺、环节、生产线乃至整座工厂,正加速向“智造”转变,一些院校培养的制造业人才进厂后还面临着二次培训问题,这也说明,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依赖学校,对于企业也应该将人才素质的提升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持续对人才的培训与培养,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职业教育也应规避偏颇认知。据悉,智能制造成为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成为制造业人才教育培养的一大热点,与之相关的专业受到学生青睐。近年来,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高校院所,都瞄准现实需求,倾力发展智能制造专业。应该看到,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实践和就业为导向,绝非是“低人一等”。
不必讳言,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技术工人的技能必须跟随技术发展的需求。而“越智能越缺人”现象也并非是难以纾解之题。正如有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制造业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当然,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讲,也应该认清发展形势,结合自身补足短板,这也是实现长足发展的根本。
(责任编辑:臧梦雅)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