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双减”成为代表委员的热点议题。“双减”落地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深入推进“双减”,仍然任重道远。多位代表委员强调,推进“双减”走向纵深,课堂教学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学校需要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
落实“双减”一定要坚持质量导向,与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落实“双减”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课堂教学是落实“双减”的“压舱石”。
然而,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许多学校特别关注作业问题和课后服务问题,并把其作为学校落实的“硬指标”。这种关注很必要,但有所偏颇。实际上,课后作业与课后服务都是课堂常态教学之后的安排。某些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不好,让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于是课上不行作业补,以作业替代教学、弥补教学,把课后服务变成课堂教学的加长版。如果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教师就可以少留作业,课后服务就可以用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学生也不必再到校外去“觅食”补课。因此,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要比通过减轻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实现减负,更为基本。
可见,“双减”对教师的能力、动力、体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尤为迫切。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变革教师研修与教研的内容及方式,大力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夯实“双减”的基础和保障。
推进“双减”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学透学足,打消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课堂上“吃不饱吃不好”的担忧。当下,学校不能只关注作业和课后服务问题,关注的重心应向教师素质能力、课程教学改革转移,从而打造有吸引力的课堂,为学生提供高质轻负的学习生活。唯此,“双减”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来源:今晚报】